北极38度!WMO:北极是全球升温最快地区之一
北极38度!WMO:北极是全球升温最快地区之一
在北极圈内的俄罗斯小镇维尔霍扬斯克的温度被测到曾达38度。
世界气候组织近期最终确认了新的北极温度纪录:在北极圈内,2020年6月20日当日,俄罗斯小镇维尔霍扬斯克的温度达到38度。
15日,WMO发言人努利斯确认,北极是世界上升温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升温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两倍以上。
WMO秘书长塔拉斯表示,这些数据敲响了气候变化的警钟2020年,南极大陆也创下了温度新纪录18.3度
目前,WMO调查人员正在核实2020和2021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死亡谷这一全球最热之地记录到的54.4℃的温度读数,并正在验证今年夏天新报告的意大利西西里岛48.8℃的欧洲温度纪录WMO天气与气候极值档案库从未有过这么多同时开展的调查塔拉斯表示
一位国际机构环保领域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由于创纪录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和相关的累积热量,全球气候变化的表征表现为降雨,干旱,洪水实际上都同降雨直接相关,包括近期的美国龙卷风也是如此,都属于降雨的时空和强度均发生变化,这是最核心问题。
西伯利亚北极地区夏季测到高温
维尔霍扬斯克位于北极圈以北约115公里处,该气象站自1885年以来一直有温度观测该地区是东西伯利亚的一个地区,具有极端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即冬季极寒,夏季炎热
WMO表示,在一场异常,持久的西伯利亚热浪过程中,这一气象观测站测到了38度的高温,相较于北极,这个温度对地中海地区更适合数据显示,去年夏季大部分时间里,西伯利亚北极地区的平均温度比正常水平高出10°C,助长了毁灭性的大火,导致海冰大量流失,并在2020年成为有记录以来三个最暖年份之一中起了重要作用
根据北极地区各国记录的历史研究,北极地区没有出现过38度以上的温度经过严格的分析,委员会给出具体结论:加拿大境内的以往观测数据未超过这个数值
甚至,在极端温度和持续的气候变化下,WMO专家组在其国际天气与气候极值档案库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气候类别——北极圈66.5及以北地区的最高温度记录
通常,天气与气候极值档案库含有全球最高和最低温度,降雨量,最重冰雹,最长干旱期,最大阵风,最长闪电和与天气有关的死亡人数等类别这个新类别的创建意味着两个极地地区现在都有涵盖
WMO自2007年起开始罗列南极地区的温度极值,也就是南纬60度及以南的极地地区,对应纳入《南极条约》的陆地和冰架地区。
从根本上说,这项调查强调了世界上一个重要的气候区域正在升温通过对极端温度的持续监测和评估,我们可以不断了解北极这一重要地区发生的变化WMO天气与气候极值报告员瑟薇尼 教授表示,这强调了维持长期观测的必要性,为我们提供了气候系统状态的基准
未来可能出现更极端天气
WMO解释称,核查的极值是当前气候的快照,WMO对所有极值的评估也是如此未来,北极地区有可能出现更极端天气此类观测数据出现后,WMO将成立新的评估委员会,核实此类观测数据的极值地位鉴于这是WMO档案库中的一项新气候类别,委员会要求检查气候数据,寻找北极地区以前可能存在的其他具可比性的极值
WMO在此前的《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中指出,基于2021年前九个月的数据,过去七年正在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七年年初出现的具有暂时冷却效应的拉尼娜事件,意味着2021年预计将仅仅成为有记录以来第五至第七个最温暖的年份但这并不能否定或扭转温度上升的长期趋势
自2013年以来,全球海平面加速上升,在2021年达到新高,同时海洋也在持续变暖和酸化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海水热膨胀和陆地冰融化造成的海洋变暖而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高精度测高卫星的测量结果显示,1993年至2002年期间全球平均海平面每年上升2.1毫米,2013年至2021年期间每年上升4.4毫米,两个时期之间增加了一倍这主要是由于冰川和冰盖中冰质量的加速损失造成的
实际上,北美冰川的质量损失在过去20年里加速了,2015—2019年期间比2000—2004年几乎翻了一番2021年北美西部经历了一个异常温暖,干燥的夏季,使该地区的山地冰川遭遇了严重损失
格陵兰冰盖的融化程度在初夏时节接近长期平均水平但由于8月中旬温暖,潮湿的空气大量入侵,使得2021年8月的温度和融水径流远高于正常水平
WMO数据显示,8月14日,在格陵兰冰盖最高点的顶峰站观测到持续数小时的降雨,气温保持在冰点以上约9小时以前没有关于顶峰站降雨的报告这标志着在过去9年中,顶峰第三次出现了融化的情况冰芯记录表明,在20世纪只发生过一次这样的融化事件
前述环保领域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道,南北极的变化同降雨相关而降雨的变化是随目前气流强度,冷热气流对撞等变化所产生的,这是全球气象灾害产生的本质但是目前研究数据较少,需要几年积累才能形成
他解释道,目前的研究虽已分析出不少具有特殊性的灾害点,但是真正的核心规律并未总结出来,譬如,全球降雨时间,温度如何进行了调整,降雨强度会变化到什么程度等,在这些方面并无明确预测能力,这都同数据和信息不足相关,在未来只有当信息充足时,各国才可以据此进行一系列气候适应方面的调整,这其中就包括对于城市或农业等多方面的适应调整,理想化的方式是改善当地物质条件,极端方式就是人口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