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金融科技双主线
中国资产重估的浪潮正汹涌而来,这为投资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中国资产重估的这一进程中,金融与科技是两条强劲的主线,引领着市场的发展方向。而当下进入实践阶段的市值管理战略,则为这一变革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国核心资产,尤其是央国企,在资本市场中长期被严重低估。然而,随着市值管理战略的深入推行,以及“中特估”概念的形成和持续,这种核心资产被低估的局面正在发生深刻改变。
市值管理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大战略,旨在通过政策引导,促使市场得到正确的估值逻辑,让国企估值与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地位相匹配。这不仅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在大国博弈中牢牢掌握金融资本市场定价权的关键一步。
银行是百业之母,更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有市场人士表示,在这场中国资产估值修复的浪潮中,银行股扮演着领航旗舰的角色。多年来,银行股长期处于低估值状态,但其分红率和成长率均超过股市平均水平。随着场外 “责任资金”的入场,以及保险资金等市场化资金的跟进,银行股已开启了估值修复之旅。从2023年初至今,部分银行股股价大幅上涨,但整体估值仍处于低位,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科技股同样是中国资产重估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央国企尤其是上市公司全面推开的市值管理工作,必然会进一步改写资本市场的生态,无论是从科技研发投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还是吸引国内外资金配置引发投资资金流量与流向的趋势变化,都会逐渐显现。
近期虽然科技股出现了一定调整,但从中长期来看,其上涨空间依然巨大。全球资本对中国在这次科技革命中领先地位的认可,为科技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人形机器人产业已进入成长期,2025年多家公司开始量产,市场需求旺盛。中央和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这表明科技股有望在未来持续引领市场增长,为投资者创造丰厚回报。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金融与科技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投资者应紧跟政策导向,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在金融与科技领域中寻找优质投资标的,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