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也可以在梯田作业?这一创新设计斩获国际大奖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林鹏 实习生 王依玲 广州报道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郭涵、杨文武团队项目ANTOBOT智能农业生产机器人,以360分的高分斩获2024德国iF设计奖。该项目基于无人机转运农业机器人的作业方式,以此解决机器人的田间转运难题,实现机器人集群协同作业,从而提高丘陵地带梯田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
ANTOBOT智能农业生产机器人效果概念图
ANTOBOT智能农业生产机器人的设计团队,由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工业设计专业教师郭涵带领的工业设计团队,和农业工程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杨文武带领的农业工程团队组成。该项目涉及工业设计、机械工程、农学、作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梯田是我国南部丘陵山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地貌,是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的重要产地,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但由于田块细碎、高差大和机耕道缺乏等问题,目前的梯田农业生产仍然主要依靠人力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随着社会发展,不少农户弃耕转业,曾经被开垦的梯田大面积抛耕撂荒,出现了“无机可用、无人种田”的情况。
这一困境引发了郭涵、杨文武团队的思考:有没有一种可能,机器人可以在梯田作业?“机器人在农业上的应用探索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也是解决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郭涵说。
早在2018年,郭涵、杨文武团队就开始关注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问题,数次前往云南、贵州、广东等地调研,在市场调研、用户需求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产生了为梯田创造机器人作业条件的思考,并付诸实践开展了ANTOBOT智能农业生产机器人项目。
该创新性项目为梯田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对于保护梯田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目前,ANTOBOT智能农业生产机器人已进入中试阶段,预计将在2026年上市。该团队表示,未来会继续优化和改进方案,争取早日实现量产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