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全国各地春耕备耕一线见闻
春分节气临近,广袤田野上,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正由南向北徐徐展开。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各地及早落实各项举措,加强对农民技术指导,着力稳面积、增单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为做好全年粮食生产夯实根基。
在广西田间地头忙碌起来的,除了农户,还有科研人员,他们正在为了更高的产量、更高的品质努力耕耘着。
为了应对多地存在的土壤酸化问题,同时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科研人员去年7月份就开始在示范区忙碌。他们在试验田中增加氧化钙、过氧化钙、生物碳等材料进行试验,观察耕地土壤的改良程度,不断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酸碱度。
除了好的土地,种子也是丰收的关键。在福绵区樟木镇的农业技术咨询服务部里,前来购买稻种的村民络绎不绝,负责人曾振礼热情地推销新产品。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的品质、好种子的推广关系着作物的收成。
河南省商丘市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被誉为“豫东粮仓”。眼下,商丘市睢县的86.5万亩小麦正处于返青期,连日来,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苗情、墒情,强化田间技术指导和设备维护,春耕春管有序推进。
针对即将进行的大面积灌溉,农民用水协会和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始对所辖区范围内的设备进行全面排查。
今年,商丘市小麦播种面积936.1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212万亩,一二类苗占比为93.4%,比冬管期提高8个百分点,小麦长势总体较好。
走进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示范基地,各种高科技设备为草莓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健康监护”,保障作物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种植需要大量人力参与,在这座示范基地里,一名农技师就可以对50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进行管理。农技师运用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可一键操控大棚机械,对作物进行水、肥、光照、通风等关键要素的管控。在这里,手机也成了“新农具”。
智慧农场玻璃温室现共种植三个品种、八万株草莓,均为自主繁育的草莓苗。科学种植促进了丰产,两座玻璃温室均可一年四季连续生产。
近年来,晋中国家农高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900余项,建成省市县三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31.1万亩、全省各类基地70余个。
在河北衡水饶阳县的众瑞种苗基地,基地的工作人员在县农技专家的指导下,用自动喷淋系统给种苗浇水浇肥。众瑞种苗基地的这些智慧温室都是在去年重建的。
饶阳县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菜篮子”,果蔬农产品占京津冀市场10%以上。2023年7月,饶阳受强降雨影响,被淹受灾果蔬大棚达到21000多个。
在重建过程中,饶阳县积极组织力量进行帮扶指导,引导农户提高果蔬大棚重建标准。当地还出台了建棚补贴政策和贷款贴息政策,同时对接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低息贷款。
为了保证春季蔬菜稳产稳供,饶阳县还加大技术帮扶力度,选派全县50余名农技人员走村进棚为菜农进行技术指导。截至目前,饶阳全县设施果蔬生产已基本恢复正常。
随着近期气温上升,吉林省农田中的积雪基本融化,春耕生产进入倒计时。通过抢先抓早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特别是在春耕前完成增施有机肥、灌排沟渠等工程措施,预计将促进辽源市粮食增产1.2亿斤。
据统计,60.7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后,辽源市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97万亩。同时,辽源市将继续加大黑土地保护建设力度,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使“耕地中的大熊猫”得到有效保护。
放眼生机勃勃的大地,农民在田间抢抓农时、辛勤劳作,工厂开足马力、抓紧生产。人们种下一粒粒种子,用汗水浇灌希望,共同培育新一年的好收成。
制片人:李杰
编导:田甜
记者:黄凯莹、覃广华、李欢、杨金鑫、王帆、唐成卓、邓浩然、姜淏然、张硕
摄制:马尧
报道员:庞飞勇、许新园、王钟、李强、赵冲、任博文
配音:戴心妍
统筹:王健、张旭东
片头制作:夏勇
监制:张平锋
出品人:孙志平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