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讯网 - 专业汽车新闻资讯门户
当前位置: 车讯网 -> 资讯

华为新公司,“炸向”供应链

时间:2023-11-28 12:08  |  责任编辑:李陈默  |  来源: 盖世汽车  |  关键词:  |  阅读量:9281  |  

“听说长安要收购华为车BU”,上周四,11月23日,有知情人士向盖世汽车透露这一“爆炸消息”。股市的反应直接而热烈,长安汽车当天股价涨停了,收盘涨幅为6.75%。

盖世汽车第一时间向接近长安汽车的观察人士确认消息真实性,对方的回复是“不太可能”,他认为车BU作为华为核心业务,不可能被转售。彼时长安汽车与华为双方对外的回应也是,“不知情”。

刚过三天,此事有了新进展。26日,长安汽车官宣,与华为在深圳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原来,华为拟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而长安汽车及关联方将有意投资该公司,并与华为共同支持该公司的未来发展。

27日开盘,长安汽车股价继续涨停,以10.01%的涨幅收盘。与华为有关的整个汽车板块涨幅超过2%。可见,本次双方牵手的能量。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长安3000亿元入股华为”的传闻不攻自破。但又引发出新的问题,长安汽车参投华为新公司,是否会伤害到赛力斯、奇瑞等其他合作伙伴的“心”?对华为车BU业务的发展是好是坏?对华为和合作伙伴是双赢的选择吗?对整个行业有何借鉴意义?

赛力斯:支持,加入!

长安与华为的合作宣布后,关于“问界、智界等合作项目怎么办?”的疑问出现。对此,华为已有准备。华为终端传播部门强调,华为鸿蒙智行业务此次未被剥离到拟成立的新公司中,仍将留在华为。

众所周知,华为车BU与车企合作目前有三种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为车企主要提供标准化模块;HI模式,将华为的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运用到产品上面;智选车模式,现升级为鸿蒙智行,除了深度参与车企产品的各个环节,产品还可在华为线下渠道销售。此次,华为剥离的汽车业务主要是零部件供应模式和HI模式。由此可见,华为新公司主要承担的是Tier1或0.5级供应商的角色。

华为新公司对投资是持开放态度的。长安与华为合作协议提到,新公司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及部件产业领导者,并作为服务于汽车产业的开放平台,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开放股权,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盖世汽车认为,对于华为成立的新公司,目前智选车业务的合作伙伴有优先认股权。如果智选车合作伙伴投资华为新公司的话,那么相当于是“SVIP”会员了。

长安汽车是华为成立的新公司第一个整车企业投资人。但据知情人士对外透露,长安并非唯一一家入股华为新平台的车企,称后续会有更多车企加入。

这不,赛力斯就已确认要加入。其表示,已收到关于共同投资目标公司,共同参与打造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的邀请,公司正积极论证参与投资与合作的相关事宜。

另一合作伙伴——江淮汽车也表态,华为本次在车领域平台战略的调整,不影响双方之间的后续合作。同时高度关注华为新公司,已在积极与华为共同探讨参与投资及合作的相关事宜。

不过,华为是新公司控股股东,持有60%股权。有意向入股的整车企业“瓜分”得是剩余的40%股权,具体股权比例、出资金额及期限由双方另行商议。目前,华为车BU业务整体估值为2500亿元,就算智选车业务最值钱,其他两大模式估值也不会太低。如果车企有意参股华为新公司的话,耗资应该不菲。

但也有证券分析师认为,非华为深度合作伙伴的车企,投资华为新公司的可能性不大。对此,一切还需等待时间验证。

多赢局面

华为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独立出来,有望造就多赢局面。

站在华为的角度来看,可实现业务更快的止损。据悉,汽车业务是华为当前唯一亏损的核心业务。由于目前合作伙伴基数较少,该业务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来摊销成本。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华为车BU营业收入仅为10亿元,相较去年增幅有限。2022年,全年营收也才20.77亿元,占华为总营收的比重仅为0.3%。

由于持续亏损,今年来屡传出华为计划分拆或是出售汽车业务的消息。同年8月,有消息称,华为有意推动车BU独立运营,并与重庆国资委密切接洽合作事宜。对此,华为官方立马辟谣,称“网上传闻与事实不符,并未与重庆国资委洽谈车BU相关事宜。”

但“空穴来风”,如今,靴子终于落地。华为汽车业务独立运营,并引入战略投资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华为资金压力。而对于长安、赛力斯等有意向合作的车企来说,成为华为新公司股东后,增加了与华为合作的话语权。

此前,无论是HI模式还是智选车模式,华为才是掌握了智能驾驶技术的“灵魂”的一方。这让想自己掌握“灵魂”的车企忌惮。所以上汽集团等部分车企放弃与其深入合作。华为新公司开放股权,支持车企入股,可有效消除“交出灵魂”这一顾虑。

对于长安汽车入股华为新公司,有接近长安汽车的观察人士表示,“华为是棵大树,长安汽车这步走对了,很有远见”。不仅是头部车企已经不排斥与华为深度捆绑合作,就是内部员工亦是乐见其成。长安或许只是头部车企与华为合作的开始。此前就有消息称,有头部车企看到问界系列的热销后,在与华为洽谈合作。

智选车业务是天然订单源?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认为,华为打包组建了一家股权多元化Tier 1公司,将与现在的鸿蒙智行业务,成为华为未来汽车业务发展的两种模式,并由前者来进行赋能。

有知情人士也对外表示,新公司可为外部车企提供服务,不会影响到智选车的销售模式。“如果智选车型需要相关技术和零部件,还可以向新公司采购。”可见,对于华为以及参股的车企来说,智选车业务是新公司天然的客户源之一。

参照宁德时代、地平线与整车企业合作的模式。其中,宁德时代基本上与所有头部车企都成立电池合资公司,地平线也与多家车企成立智能驾驶合资企业。车企与供应商深度捆绑,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对于供应商来说,可保证出货订单量;对于车企而言,可提升谈判话语权,降低生产成本。

显然,华为新公司也是在朝着这个目标发展。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指出,华为成立的新公司将采用开放股权的融资模式,长安从华为的合作方变成了股东方,未来也有望加入其他OEM股东,通过股权的绑定能加深华为和车企的合作,打消了车企“灵魂论”的顾虑,也有利于华为打造汽车行业的“安卓”联盟。

可以说,华为车BU业务打造的商业模式,既能够做技术“遥遥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生态供应商,又能绑定整车企业大客户。

只是,这条路并不好走。即使是合作最为深入的伙伴,也不一定能抛弃成熟稳定的供应商,转而选择与华为新公司合作。毕竟,更换供应商需要考量的因素太多,包括话语权、价格、运输成本、距离等。像赛力斯就已明确表示,车BU本次战略调整,不影响对赛力斯的零部件供货关系。

但必须承认的是,华为新公司的到来,对竞争对手来说依旧威胁力十足。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华为汽车业务涵盖HUAWEI ADS 2.0及智能座舱、智能车载光、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服务等一系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基本上,华为的竞争对手覆盖了从传统Tier1到新兴的智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提供商。

实际上,华为新公司引入车企投资的模式,在业内较为少见。在这过程中,供应商自身技术优势被放置最大,吸引主机厂客户主动与其深度绑定。而主机厂也不得不如此做,因为软件定义时代,“主机厂全栈自研的确走到了一条需要选择的路”。尽管车企可能会丢失大部分利润,但面对激烈的生存战,与华为这样的头部智能汽车零部件企业合作是势在必行。

平安证券对华为新公司营收做了预测,认为有营收千亿元、净利润百亿元规模的潜力。其表示,短期来看,华为新公司配套车型年销量有望达到100万台左右。长期来看,基于我国乘用车市场规模达到3000万台的前提,新公司配套占比25%,单车配套价值量2万元,则对应年营业收入达1500亿,假设净利润率15%-20%,则对应净利润约为225亿-300亿元。

显然,新公司的成立,将助力华为打造一个面向全行业的智能电动车开放平台,帮助其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