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GSK疱疹疫苗,智飞生物涨停一日游!首款国产疫苗已上市,在研药企超1
继独家代理默沙东HPV疫苗多年后,智飞生物再宣布拿下GSK带状疱疹疫苗国内独家代理。
10月9日早间,智飞生物发布公告,公司已与葛兰素史克生物、葛兰素史克香港签署了《独家经销和联合推广协议》,GSK将向智飞生物独家供应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并许可智飞生物根据约定在合作区域内(指中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营销、推广、进口并经销有关产品。
根据公告,该协议的期限为2023年10月8日起至2026年12月31日止。其中,双方约定2024年至2026年,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每年度预计的最低采购金额分别为34.40亿元、68.80亿元、103.20亿元,合计为206.4亿元。
此外,除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外,双方还约定将致力于进一步讨论尽快开展一项关于将GSK的RSV老年人疫苗引入合作区域的战略合作。智飞生物同意授予GSK一项优先权,在合作区域内任何RSV老年人疫苗的联合开发和商业化方面成为智飞生物的独家合作伙伴。
公告发布当天,智飞生物开盘即大涨,收涨19.99%,报58.40元/股。10月10日,智飞生物股价并未延续涨势,截至发稿跌幅超3.8%,报56.18元/股。
全球年销售额超200亿元
带状疱疹,又名蛇缠腰、缠腰火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能导致神经痛和皮肤变化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作为“最疼的皮肤病”之一,该病一旦感染即终身携带,而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4款带状疱疹疫苗上市,分别是GSK的Shingrix、百克生物的“感维”、默克集团的Zostavax以及韩国药企SK化工株式会社的SkyZoster,仅前两款疫苗在国内获批上市。
图源:图虫网
其中,Shingrix最早于2017年10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50岁及以上成人预防带状疱疹,每次需注射两剂达到免疫。2019年5月,Shingrix在中国获批,中文商品名为“欣安立适”,国内定价为1598元/剂,注射两剂约3200元。
自上市以来,Shingrix在全球范围的销售额持续增长,从2018年的7.84亿英镑增长至2022年的29.58亿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45亿元)。
但在中国市场,Shingrix的销售情况似乎并不算理想。
据“欣安立适”前中国代理商上海医药披露,“欣安立适”于2020年7月2日正式开针,2020年销售额为4.87亿元。而在此后两年,上海医药并未披露其具体销售额。有媒体根据其批签发数据推断,“欣安立适”在国内可能卖得并不好。
时代周报记者查询医药产业数据库网站“戊戌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签发“欣安立适”共计17批,总计165万支。而2021年仅在1月份批签发5批次“欣安立适”,总计59万支。此后一直到2022年11月,“欣安立适”批签发信息才恢复更新,当年共批签发7批,但未披露具体签发量。2023年内,其批签发量为8批。
国内十余家药企研发竞速
今年年初,百克生物旗下的首款国产带状疱疹疫苗“感维”正式上市,并于4月启动接种。相较于“欣安立适”只适用于50岁以上人群的限制,“感维”的接种年龄段则拓宽至40岁以上。此外,“感维”在价格上也更具优势,注射一剂即达到免疫,每剂售价约1369元。
至此,GSK在中国市场长期独占的局面被打破,随之而来的危机感或许也是GSK选择更换代理商的原因。
“戊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百克生物“感维”的批签发量共计18批。此外,业绩报告也透露了“感维”在国内销售持续增加的情况。据百克生物透露,2023年上半年,已有近20个省份完成带状疱疹疫苗的准入工作,并陆续实现销售和接种。
2023年上半年,百克生物的营收同比增长26.9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39%。另据百克生物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公司预计扣非净利润为1.88亿元至2.39亿元,同比增长45.92%到85.58%,环比增长112.63%到170.43%。“同比增长主要是因为带状疱疹疫苗上市,环比增长主要是因为流感季到来,公司冻干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上市,以及带状疱疹疫苗销量增加。”百克生物解释。
西南证券研报曾指出,目前国内40岁以上人群约7亿人,但带状疱疹疫苗渗透率不及1%。而据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中国50岁及以上人群的带状疱疹新病例从2015年的250万例增加到2021年的390万例,预计2025年将增加到490万例。按销售收入计算,预计中国带状疱疹疫苗市场2025年将增加至108亿元,2030年将进一步增加至281亿元。
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吸引了众多入局者。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布局带状疱疹疫苗研发的企业超过10家,包括绿竹生物、智飞生物、迈科康生物、怡道生物、万泰生物、沃森生物(300142.SZ)等,涉及重组蛋白、mRNA等多种类型。
随着越来越多国产带状疱疹疫苗的上市,GSK失去独占优势,并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留给智飞生物的市场空间还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