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信贷数据为何创近14年新低?
8月11日,7月金融数据和社融数据出炉。
尽管7月属于信贷投放的“小月”,此前也有不少机构预计当月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季节性回落,但从数据表现来看,依然远低于市场预期。7月人民币贷款仅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创下了自2009年11月以来的新低。
不过相比于整体信贷的收缩,更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居民贷款在经历了5月和6月的回调后,再现负增长。7月住户贷款减少2007亿元,同比多减322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33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672亿元。
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居民短贷规模主要是受节日效应消退、服务消费动能放缓以及高温天气的影响,而地产销售延续偏弱态势叠加提前还贷压力犹存,则使得居民中长贷需求依然不足。
从整体上来看,信贷需求“企业强,居民弱”的现象虽然依然存在,但与此前相比,一直对新增信贷形成强力支撑的企业贷款也出现了大幅回落。7月企业贷款仅新增2378亿元,是近三年来的低位,其中,企业短期贷款继2023年4月后再度出现负增长,企业中长期贷款也创下了2022年4月以来的新低。
虽然数据不及市场预期,但其实7月信贷偏弱已在市场预料之中。
7月末,票据利率继续探底,1个月期票据利率下行至接近0%。对此,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表示,“月末票据利率下行往往是信贷投放放慢的信号。7月末票据利率走势与一年前较为类似,彼时1个月期和3个月期票据利率均大幅下行至0.01%,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4010亿元。”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在此前的研报中亦指出了银行面临信贷投放难的问题,这也将导致信贷投放放缓。一方面,上半年新增贷款达15.7万亿,同比大幅增加2万亿,大量消耗了存量信贷项目储备;另一方面,新增信贷项目较少,不再“大干快上”后,新增基建信贷项目或有限。此外,提前还贷仍然较多,地产销售偏弱,导致个贷需求不足。
在人民币贷款疲软的拖累下,7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528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703亿元,创下了2016年7月以来的新低。
以往对社融贡献最大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一项,仅增加364亿元,成了7月社融最主要的拖累项。当月主要贡献项则来自政府和企业债券。7月,政府债券净融资4109亿元,同比多增111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179亿元,同比多增219亿元。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因此有不少分析人士预计后续政府债券发行可能加快,成为支撑下半年社融的重要力量之一。财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称,预计8月、9月政府专项债券月均发行超6000亿元,或创年内单月发行新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后期提振经济的政策,或将重点放在促消费及引导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方面。
事实上,自7月以来,相关政策便已密集出台。从延长“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限,到中央政治局会议不再提及“房住不炒”、转而强调“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再到指导银行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及进一步落实“认房不用认贷”,房地产政策得到了持续的优化调整。
促消费方面,7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从大宗消费、服务消费等方面入手提振内需。
温彬认为,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均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政策筑底和经济蓄力,将驱动后续信用稳定扩张和信贷结构优化,并进一步增强经济稳步回升的动能。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预计,三季度政策层面将继续加码,央行也将综合考量货币政策各项工具,可能会通过降准、结构性下调利率、引导银行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等方式继续支持信贷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