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货币政策要想真正浸润到民营企业,必须要纠正一些“扭曲”
2023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召开,本届论坛主题是《2023全球金融动荡与经济展望》。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合创始人刘元春出席并参与圆桌讨论。
刘元春表示,要高度重视目前一些政策实施的底层逻辑,一定要使积极的财政政策真正达到积极的效应。首先,支出要达到5%、6%的速度,而不能减少、停滞。另外很重要的是,目前M2很高,新增贷款10.6万亿,基本上创了历史新高,但是大量的信贷流动性是在金融体系打转,在政府、银行、国有企业这三者之间进行简单的循环。
刘元春表示,目前货币政策要想真正浸润到微观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必须要纠正目前在货币政策上的一些“扭曲”。这个“扭曲”体现在利率,目前政策性利率是3%多,给国有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已经跌破了1.8%,而一些县级平台公司以及民营企业融资的成本实际上平均可能依然在6%—10%的区间,这个差距越大,表示整个货币政策的扭曲性越厉害。我们单纯地用总量性注入的时候,带来的是整个货币打转和利率政策的扭曲,因此我们会看到国有企业目前的利润已经很好,一季度同比已经正增长9%多了,但是民营企业基本上是负的,特别是中小企业负得很厉害。
为什么会这样?刘元春解释,因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各种环境不是改善了,而是更加糟糕了。货币政策怎么改变这样一个局面?传统的思维是财政挖坑、货币放水,但财政挖坑挖到了国有企业身上。因此我们会看到大型企业、国有企业目前的复苏很迅猛、很好,但是民营企业没有动静。有解释说是因为民营企业的动力不足、信心不足,那不对。参加过很多企业家的活动,可能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大资本家会有信心不足、有担忧,但是中小企业家依然是磨刀霍霍向猪牛、想转变亏损格局的,还有新生代的年轻人依然是对祖国满有情怀的。
所以,所谓的民营企业信心不足的问题,是因为政策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没有分层处理、分层对应,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有的放矢的政策调整。因此,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传统的财政和信贷之间的配合方式,减少不匹配的“扭曲”。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