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挤牙膏,苹果准备在3nmM3芯片上「翻身」
苹果 M2 芯片的这代 MacBook,生来就很是坎坷。
在 M2 芯片研发过程中,原本是赶上台积电 3nm 工艺的「早班车」N3,也就是第一代 3nm。但 N3 的良率、工艺水准加上成本,都未能达到理想状态,在 2022 年下半年台积电试产之后,包括苹果在内、高通、AMD 都取消订单,并未真正投入量产。
连苹果这种财大气粗的甲方都没能认可 N3,可见台积电第一代 3nm 的确没有任何性价比。
随着 M2 再次选择了台积电第二代 5nm 工艺,纵使苹果更换了新架构,并且增加了 GPU 的核心数,但最终理论表现上只有微小的提升。
并且,比较致命的是,MacBook 全系的丐版 SSD 都存在着降速,且加内存和存储仍然需要花费大几千,M2 这代综合产品口碑并不如 M1。
另外也有一个客观原因,随着居家办公逐步成为历史,曾经对 PC 透支的需求反噬,在年初 PC 市场有着一定程度的萎缩。
其中,苹果的 Mac 甚至失去了接近 40% 的市场份额。
主客观原因之下,苹果也向台积电发去停止生产 M2 的请求,并砍了一部分芯片订单。
同时,或许是因为 M2 不太理想的迭代,也让苹果并没有对 Mac 产品线进行调整。
而是进行了一次常规的芯片迭代,甚至是没有为 M2 Pro、M2 Max 举行发布会,像是 iMac、Mac Pro 等产品线也缺阵。
似乎对于苹果,一切的爆发,都是在等 M3。
3nm 的 M3,会是救世主?
大概在去年年底,M3 芯片就有跑分消息曝出。
从分数上来看,M3 基础款芯片,在 Geekbench 跑分上要比 M2 Max 还要强,并且效能也只是基础款的水准。
在此基础上的 M3 Pro、M3 Max 可能会有着更「可怕」的能效比。
同时,也从侧面展现了台积电第二代 3nm 工艺变的成熟,一扫 N3 的阴霾。
不过,鉴于此前大部分厂商都砍掉了 N3 的订单,让台积电此前巨额投入打了水漂,此时也影响到了自身 5nm、7nm 的产能和布局。
为了让 N3E 顺利转型和量产,台积电针对 N3E 做了一点微小的调整。
相对于初始的计划,N3E 会使用更少的 EUV 光刻层,从 25 层缩减到 21 层,降低了投产难度。
成本下降,不过相关晶体管密度会比 N3 少 8%,仍然要比 N5 高 60%。
转换到具体的能效表现上,台积电表示,N3E 相较于 N5 会有 18% 的性能提升,和 32% 的效能提升。
简单来说,台积电提供了缩水版的 N3E,降低了工艺复杂度,进而让成本更低,更务实了。
按照苹果以往的 M 芯片的升级策略,晶体管数的多少就直接代表了其性能的优劣。
更多的晶体管数目,并且不排除苹果在 M3 中,一改 8 核心 CPU 的配置,为其增加更多的核心,比如与 M1 Pro 类似,很有可能让其性能得到一个明显的提升。
另外,对于 GPU 而言,得益于 N3E,不排除苹果加入光追特性,与主流芯片保持一致。
对了,采用 N3E 的 A17 不排除也要加入光追,毕竟光追已经是高通、联发科旗舰芯片的主流配置。
此前,苹果高管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明确表示会把 Mac 游戏做起来,依靠强大的硬件和开发平台吸引开发者,如此来说,光追必不可少。
对于台积电来说,一个新的制程节点往往在第二代就达到一个「甜点位」。
5nm 的 N4、N4P 就有着较为明显的能效提升,并且随着产线投入,制造成本控制得也更佳
在台积电的 3nm 工艺计划中,也有着多代的版本,调整后的 N3E 暂时还无法断定是否为甜点位,但它可能是当下台积电最适合投产的工艺
而对于苹果而言,基于 N3E 的 M3,也可能更像是一次大版本的芯片迭代,也更值得升级。
当然了,苹果如果改掉丐版 SSD 降速,那就更好了。
搭载 M3 芯片,Mac 就能一扫前耻?
不同于 Intel、AMD、英伟达,苹果的 M 芯片并不外供,属于罕见的自产自销。
也就意味着,M 系列芯片就是为了 Mac、MacBook 等产品服务,最终的目的就是卖出更多的电脑。
前文所言,M2 的 MacBook 之所以存在感不强,有主观也有客观原因。
但 M3 系列的 Mac 能否「一扫前耻」也存在着主客观因素。
主观上,M2 系列中的 Mac 新系列也只有 MacBook Air,重新的设计风格,好看与否另说,但没有延续「楔形」经典设计,加上完全的被动散热,让它本身就存在着一些争议。
以及,苹果保留了 M1 MacBook Air 和旧模具的 M2 MacBook Pro 13 两款产品,为了区隔,悄悄提升了 M2 MacBook Air 的起售价。
正开始悄悄打破 Air 原本偏向入门,Pro 是专业级的一个价格区分,定位需要重新梳理。
另外,或许是因为 M2 系列芯片的提升不够,苹果也没有对 iMac、Mac Studio 以及 Mac Pro 的更迭。
之前一直在传闻的 MacBook Air 15,认为会在 WWDC 上发布,这个节点它也只能搭载 M2 芯片。
它最大的卖点其实就是 15 英寸,定位有些类似于 iPhone 14 Plus,适合普通需求的性能,配合更大的屏幕,创造出一个「务实」的需求。
许多分析师认为,MacBook Air 15 的出现其实是有着两方面的用意。一是为了试探市场需求,二是清空 M2 的库存。
M2 芯片,有一种被临时拉出来撑场子,只做过渡用的产品,准确地说,其实可以称它为 M1.5。
M3 的强势,可能会让苹果重新梳理产品线,iMac、Mac Pro 这类市场细分需求,也会被重新容纳到 M3 阵容当中,它或许更像是一次全产品线的迭代。
客观上,其实也是竞争对手的觉悟。
在 M1 发布之前,Intel 在 14nm 上有点走火入魔,对于处理器的创新不足,有些许摆烂躺平的意味。
即便 AMD 在 CPU 市场上给出了有相当竞争力的产品,Intel 仍然不为所动。
直到苹果 M1 的出现,大小核心的运用,以及极致的能效比,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笔记本电脑,原来不插电真的能用一整天。
M1 给大众带来了一种有深刻认知的技术「飞跃」。
加上苹果的影响力,冲击到了 Intel 的软肋,也让 Intel 幡然醒悟。
Intel 在 12、13 代产品中也引入了大小核心,加入了多媒体格式的硬解,Intel 12、13 代 CPU 几乎夺回了高性能 CPU 的关注度。
基于 Arm 的 M 芯片优势在于能效比,高性能上其实不如 x86,加上 M2 芯片本来就没有按照 3nm 的规划投产,最终没能推出 M 芯片的 Mac Pro ,也有如此的考虑。
即便 M3 的确达到了台积电 N3E 理想状态,但实际当中也很难让大众体会到类似 M1 的一次技术飞跃。
对于大众而言,Mac 产品线的调整细分,要比强势的芯片,或许才是促进 Mac 销量的胜负手。
M3 的加持,会让这代产品有着更长的寿命,也会吸引更多旧时代的 Intel Mac 用户更新。
苹果产品营销副总裁 Bob Borchers 在采访中表示,苹果接下来业务增长的重点,以及目标在于,用 M 芯片规律持续地更新,来逐步取代老用户手里的旧 Intel Mac。
相对于扩展其他业务来说,这种换机需求,会是 Mac 业务持续增长的最大潜力,没有之一。
全新工艺制程的 M3 芯片,以及重新梳理过的 Mac 系列,就是苹果打算换掉老用户手里旧设备的双重策略。
3nm 工艺,对于 M3 芯片来说,它确实是一个决定因素。但对于苹果想要的提振销量来说,它只是其中一个小方面,更重要的实则还是苹果如何定义不同的 Mac 产品。